X86和ARM架構區別以及“中國芯”未來發展
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幾年前,可能沒有太多人去關注,隨著國產化計算機的普及,大量不同廠家CPU的問世,代表x86一派的海光、兆芯,代表ARM一派的飛騰、鯤鵬,開始了對整個市場進行競爭,才讓我們發現CPU不同架構的不同之處,當然除了以上兩種架構,還有MIPS的龍芯,alpha的申威等等。
x86架構
X86是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,指一個Intel通用計算機系列的標準編號縮寫,也標識一套通用的計算機指令集合。1978年6月8日,Intel 發布了新款16位微處理器 8086,也同時開創了一個新時代:X86架構誕生了。
x86架構陣營中以英特爾,AMD為首,由于英特爾在PC市場上多年的幾乎壟斷地位,以及經過40多年的研發和不斷更新,X86最大的優勢就是大量積累的代碼、軟件,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生態系統的問題,其他架構如ARM不僅僅是性能高低的問題,一旦換了全新平臺,很多軟件、代碼都要重搞一遍,這對開發者以及最終的使用者來說都是登天之難。
ARM架構
ARM處理器是英國Acorn有限公司設計的低功耗成本的第一款RISC微處理器。arm處理器本身是32位設計,但也配備16位指令集,一般來講比等價32位代碼節省達35%,卻能保留32位系統的所有優勢。
ARM架構陣營中以蘋果,谷歌,IBM,華為為首,ARM架構應用處理器的核心負擔相較傳統x86處理器低了許多,并且因為早前應用處理器的需求就是以低功耗為重點,即便如今效能不斷提升,仍是以保有省電的特性為前提發展條件。
說了這么多,其實總結成一句話,x86 架構注重的是性能,ARM 架構注重的是續航能力。但是這句話放在現階段又不能說完全對,因為隨著現代工藝的提高,ARM架構在性能方面大有后來者居上的趨勢。
2021年上市的飛騰自主研發的騰銳D2000集成了8個飛騰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處理器內核FTC663,兼容64位ARMv8指令集,主頻2.3-2.6GHz,TDP功耗25W,集成了非常豐富的I/O接口,支持飛騰自主定義的處理器安全架構標準PSPA1.0,滿足更復雜應用場景下對性能和安全可信的需求。
相比上一代產品FT-2000/4桌面處理器芯片,騰銳D2000的性能大幅躍升,帶寬達18.7GB/s,可以創造更優質用戶體驗;SPECint分值為97.45,SPECfp分值為94.62,接近原來的2倍,在計算能力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,兼顧桌面終端與邊緣服務器,極大地豐富了應用場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