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產化替代究竟“替代”什么?
什么是國產化替代?為什么要進行國產化替代?如何進行國產化替代?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。
近年來,網絡安全事件頻發,棱鏡計劃、中興事件、華為事件歷歷在目,現實不止一次“告訴”我們——網絡安全正在面臨嚴峻挑戰,根源在于部分核心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。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,“自主可控”肩負使命。
▲ 圖片來源:網絡
以手機操作系統為例,我們可以看到,雖然目前市面上手機產品不計其數,但操作系統只有兩類。一類是國產手機的安卓系統,由美國谷歌公司開發;另一類是蘋果手機的蘋果系統,全世界幾十億部手機幾乎無一例外。在網信領域,國產產品要想進入市場,就必須打破壟斷。如何打破壟斷呢?習總書記提出要做國產自主可控替代。
2016年10月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,“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‘牛鼻子’,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,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,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。”
毋庸置疑,占據中國市場長達幾十年的國外產品在性能和速度上是優越的,那國產化替代的進程必定是漫長且疼痛的。“但是我們必須堅持這么做,因為中興、華為事件說明,如果不是自主可控的產品,我們的產業可能在一天之內癱瘓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。如果說國產化替代是一場戰爭,那么CPU、操作系統、數據庫等基礎軟硬件,就是“自主可控”的“正面戰場”,是國家網絡安全的基礎和保障。
▲ 中國工程院院士:倪光南
國產化替代究竟替什么?答案是替代被壟斷的外國產品。在第十四屆中國(南京)國際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上,倪光南院士講到,目前,信息技術國產化替代在不同領域正在加速推進。包括:國產桌面計算機技術體系對Wintel體系的替代;高端服務器和數據庫對“IOE”的替代。
1、替代Intel架構核心中央處理器(CPU)
CPU作為整個電腦系統的心臟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??v觀CPU的整個發展史,我們可以發現從上世紀70年代初誕生到現在,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具備研發和設計CPU的能力,比如Intel公司、AMD公司、IBM公司等,足見其技術的復雜性。核心技術受制于人,面臨的只能是被動和挨打。從波及全球的wannacry事件和影響中國的華為事件、中興事件便可見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。
▲ 圖片來源:網絡
因此,我們迫切需要使用國產CPU來代替以Intel架構為代表的CPU。經過近些年的積累,我國也涌現了諸如申威、飛騰、龍芯等國產化CPU廠商。2018年5月,在《2018-2019 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 ( 硬件 ) 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采購項目征求意見公告》中,已然增設了“國產芯片服務器”這一新的類別,其中包括龍芯CPU 服務器、飛騰 CPU 服務器以及申威 CPU 服務器。當然,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國產CPU廠商在國產化替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根據不同派別,小新將國內CPU企業進行了分類:
▲ 制圖:自主可控新鮮事
2、替代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
如果說CPU是計算機硬件的核心,是計算機系統的心臟,那么操作系統就是計算機軟件的核心,是計算機系統的大腦。此前,NetMarketShare發布的全球操作系統市場6月數據顯示, Windows 操作系統占全世界電腦份額的88.18%,在中國大概占有95%以上,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。我們可以想見,一個人的身體上長著別人的“大腦”,行動受別人掌控,是何種境況。
不可否認,Windows系統的高普及率,帶動了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,且惠及大眾。但是,在“更加便利”的同時,也給我們埋下了“危險”的引線。試想,系統被入侵后工廠設備突然癱瘓無法生產;供電設施停機大面積停電,影響地面所有通信設施;醫院掛號排隊、繳費終端癱瘓導致病人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治等等。所以,在信息系統領域我們急需擺脫單一系統的壟斷性。
▲ 圖片來源:網絡
那么,我們用什么來替代Windows操作系統?呼聲最高的是國產Linux操作系統。與Windows相比,Linux最大的不同是其源代碼在互聯網上可以公開獲得,當使用者發現漏洞后,就可以直接從源代碼層面進行漏洞修補 。并且,將Linux拿來重新編譯進行國產化開發,還可以節省研發費用。雖然當前Linux操作系統的市場占比僅有1.55%,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重要性。目前,國內基于Linux二次開發的操作系統目前有十幾家,包括“普華、深度、中科方德,銀河麒麟、中標麒麟、優麒麟、威科樂恩、起點、中興新支點、共創、思普、一銘”等操作系統。
▲ 圖片來源:網絡
3、高端數據庫服務器對“IOE”的替代
在大數據、云計算時代,計算能力主要依靠數據中心。然而,從20世紀70年代,美國有數據庫產品的科技公司陸續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到現在,數據中心都由這三家外國公司提供:IBM(國際商業機器公司)、Oracle(甲骨文)、EMC(易安信)。尤其是銀行、電信、電力、航空等實時交易重要的領域。
IBM服務器、Oracle數據庫、EMC存儲設備(簡稱“IOE”),從服務器、存儲到應用軟件,“IOE”幾乎滲透到了國內金融業、連鎖業、運輸業的每個角落。為什么要使用他們呢?以銀行為例,對于銀行而言,任何一筆交易都不能發生錯誤,對數據庫要求極高。事實上,不僅是中國,全世界的重要系統幾乎都在使用這三家公司的產品。
▲ 圖片來源:網絡
但是,關鍵領域的“命脈”握在別人手中,始終是不安全的。“斯諾登事件”的發生,證明了我國的機密數據放在國外數據庫中,若是不采用國產自主可控的數據庫安全技術進行加固,數據庫中的涉密信息將有很大的泄漏風險。如果源代碼數據庫都是自己的,我們就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進行有效修改,類似事件便可有效避免。
因此,高端數據庫服務器對“IOE”的替代迫在眉睫。盡管做這個替代難度很高,但我們也做出了一些成績。目前,國產數據庫主要有四家:達夢、金倉、南大通用、神通等。
▲ 制圖:自主可控新鮮事
當然,除了CPU、操作系統以及數據庫,我國軟件企業在應用軟件,例如金蝶等廠商的ERP、CRM、OA、MES等行業解決方案方面已經具備完全替代國外軟件產品的能力,部分信息化平臺已經達到基本能夠替代國外產品的水平。
由于我國信息技術基礎薄弱,國外技術、產品價格優勢明顯,我們長期使用國外產品產生依賴,人們已經習慣出現漏洞、打補丁的操作系統使用方式,習慣了防火墻、防病毒、入侵檢測的防御系統。因此,自主可控道阻且艱。此后,在形勢一片大好的網絡空間里,國內廠商應提高自主研發能力,加強核心技術創新,推進國產化產品平穩替代。
參考文獻:
[1]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[EB/OL].(2016‐04‐19)[2017‐11‐06].
[2]張曉清,龔波,田麗韞等. 國產自主可控應用性能優化研究[D]
[3]原毅軍,姜運政. 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幾個基本概念問題研究[J]. 中國工業經2002(8)
[4]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思考[EB/OL].(2018‐04)
[5]2018-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(硬件)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采 購項目征求意見公告[S]. 2018.
[6]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推動制造強國建設[EB/OL].(2017‐12)
[7]國產自主可控,比你想的要好[EB/OL].觀察者網(2018‐04)
[8]王秀軍. 到底什么是“安全可控”?[EB/OL].(2017‐05‐11)
[9]張珩,沈海華. 龍芯2號微處理器的功能驗證[J].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,2006.
[10]陳君. 互聯網信息安全的“中國設計”[J].今日中國:中文版,2004.
[11]楊利江. 簡述發展國產操作系統的重要性及應用[J]. 科學與信息化,2011.性能優化研究[D]
聲明:本文來自自主可控新鮮事,版權歸作者所有。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安全內參立場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。
作者丨杜思遠 編輯丨孫中嬋